都知道看病难,其实,带孩子看病更难,如果再是带孩子看牙,则是难上加难。北京读者孟女士带儿子看牙的曲折经历,就证明了这一点。孟女士说:“我在带儿子先后去了两家国营大医院看牙后,得出两点感受,一是累,二是窝火。”那么,带孩子看牙,医生和家长究竟该怎样做呢?
国外看牙各有奇招 家长开导很重要
海迪带女儿第一次看牙是在她2岁的时候。
去诊所前,海迪先按照医生的要求,给宝宝打好了“预防针”:“宝宝,我们要去看牙医了。牙医呢,就是让你张开嘴巴,看看你的牙齿好不好看,还要给你的牙齿拍照。而且,牙医还会送礼物给你,你拿了礼物我们就可以回家了。”也许是这番话起了作用,海迪发现,一路上,女儿都很兴奋。到了诊所,因为只是例行检查,并没有什么痛苦,医生的和蔼可亲让孩子将这种兴奋持续到了最后。
事隔8年了,海迪对当时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。“如果宝宝在第一次看牙时就留下了害怕恐惧的印象,以后恐怕就很难转变了。”而现在,海迪的女儿会固定每年看2次牙,没有一点勉强。
带孩子看牙,又累又窝火
第一次带儿子看牙,去的是一家儿童专科的三甲医院。等了很久,补上一颗,但还有两颗,需要过一周再来。一周后,我们再次来到这家医院,看诊的是位年轻的女医生。按照上次的经验,补一颗牙大概要40分钟,然而,孩子送进去不到10分钟,就出来了,脖子上还围着小纸巾。结束了?这么快?还没听清医生说了什么,下一个孩子就被叫了进去。我一时没弄明白,推门问医生是做完了吗。女医生没好气地说,小孩不配合,不张嘴,小手也爱乱动,家长先教育教育再说吧。看着门外的儿子,我又急又气,劈头盖脸地先把他狠狠教育了一顿。可看到5岁多的儿子委屈郁闷地站在墙角,我又觉得不忍心,毕竟还是个孩子,医生这么生硬,至少挺伤孩子自尊的。
在气恼中等了半个多小时,终于又被叫进去了。这次医生没强求家长出去,我就给医生打下手,按着儿子的小手,让他不停地把嘴再张大些,而医生还是一直抱怨嘴张得不够大,她没办法看清楚,就不仔细清理了,凑合补上吧。这回倒快,20多分钟结束了。我陪着小心问:“医生,那我们下周五再来?”医生头也不抬地说,你们还是先在家好好教育教育吧。就这样,我们被扫地出门。
第三次,我们去了一家口腔医院。医生态度还好,但告诉我们要先拍个片子,再决定拔不拔。可当我们火急火燎上楼拍了片子回来,这位医生已经换好衣服准备下班了。她拿着片子看了半天,最后只说了句,下次再来看吧。
从医院出来,我心里一片茫然。小孩看个牙怎么这么费劲啊,又不是什么疑难病症,为什么一般医院就看不了呢?医生的服务态度更令人沮丧。想想还要这样一趟一趟地往医院跑七八次,顿时觉得烦躁无比。
儿子的牙最终以出人意料的轻松方式解决了。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们去了一家私立的牙医诊所,服务很人性化,家长可以全程陪同,而且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看到医生对牙齿的处理情况。医生对孩子相当有耐心,孩子也很喜欢。只去了两次,每次大约一个小时,最后的两颗牙就全补好了。虽然费用贵一些,但如果真如口腔医院那位医生所说,去七八次,估计花费也差不多。
专家点评:
专家:给孩子看牙确实比较困难,而且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难。一方面,孩子牙齿龋坏的年龄越来越小;另一方面,也与独生子女家庭,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、娇惯和紧张有关。
但不管怎么说,作为一个优秀、有经验的儿童牙科医生,都必须学会处理所有的麻烦。这就要求,医生首先要有爱心、耐心,专业技术更要过关,诊断准确,操作技术熟练。此外,了解孩子的心理、生理、年龄、性格、家教方式等也是帮助医生判断该采取哪种方式的必要条件。
比如,不肯合作的孩子,有些可以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示范,告诉他们不会痛;有的需要通过鼓励、夸奖和小礼物奖励;有的在父母面前过于娇惯,但离开父母,通过鼓励,就能配合;有的是看到家长或医生生气了,便会乖乖配合;有的孩子必须在家长先仔细说明后才会去做,那么就由家长带孩子到诊室外面单独做工作。总之,方法不一,却总能找到一种见效的。
也有少数怎么做工作也不能配合,或因年龄小无法配合的孩子,这也可以分情况来对待:不是特别急的,就暂缓;比较急症的,可以考虑强迫治疗,但有造成意外的危险;最极端的情况是全身麻醉,这对于年龄小的和不能配合的孩子是非常好的方法,在国外很常见。
当然,家长的配合也特别重要。建议在带孩子就诊前,家长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,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看牙经历,把很多负面的信息说给他们,这会导致孩子在没开始治疗前就被吓坏。其实孩子看牙并不像大人想的那么痛苦,现在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减轻疼痛。更关键的一点是,从小就经常带孩子去看牙,不仅能预防龋齿,而且可以降低孩子对看牙的恐惧感。
美国洛杉矶贝弗利山庄著名的牙科医生罗纳德:第一次带孩子看牙前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牙医,为什么要去看牙,要让孩子觉得看牙是件有趣的事。如果在看牙时,孩子觉得疼了,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担忧和紧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。为了转移注意力,家长可以假装发出一些声音,让孩子慢慢放松下来,这也会使牙医更专心治疗。
打麻药前先练习掐手背
不同于海迪的女儿,萍的儿子樵曾因为一次看牙不顺利,对牙医产生了抗拒感。直到樵出现了第一颗蛀牙,妈妈才不得已又带儿子走进了牙医的诊室。
从第一次去,这位医生总要先跟樵聊天,讲些有趣的事,临走还让他挑一个“特别给你”的小礼物。到了樵要补牙的前一次,医生告诉他:“你回去和妈妈做个小试验,让妈妈用手掐你的小手背,每天要做一次。”补牙那天,医生问樵:“你每天都和妈妈做试验了吗?痛吗?一会儿我给你注射麻醉药,就是这样的感觉。”“做了,一点都不痛!”樵自豪地说。果然,治疗过程中,樵虽有点紧张,但还是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治疗。
离开前,医生又提醒樵:“等会儿你的嘴唇会变‘胖’,那是麻醉药帮你止痛的原因,到了吃晚饭时就会好了,别害怕啊。”结果到了晚上,樵惊喜地告诉妈妈:“我的嘴唇回来了!”
可见,孩子对牙医的适应很重要,当然,像樵这样有过不愉快治牙经历的孩子,需要更有耐心和经验丰富的牙医。
先刷牙,适应治疗椅
带孩子看牙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困难。而我在日本的经历证明,只要用对方法,就没什么好烦心的。
日本儿童牙医通常都会先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,坐在治疗椅上练习刷牙。一来,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刷牙,二来,也能让他先习惯了那张椅子,减轻恐惧感。在正式治疗时,对于懂事的孩子,医生会告诉他,牙齿不治会有什么后果,比如好吃的东西都没法吃等等;不讲道理的孩子,医生会从一开始就将家长请出诊室,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看不到大人的时候挺乖的,看到大人就开始闹。当然,把玩具当作奖励,要求孩子张大嘴巴配合治疗的方法,通常也都是屡试不爽的。
(责任编辑:邱启银)
深圳恒生医院体检中心
微信号 : lm5890120